跨越3.0直接布局4.0,“煎蛋模型”表示中國超車有戲
發布日期:2015-09-25 09:26:39
《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是中國對符合自己實際的工業4.0道路的探索,目的是改變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現狀,提升中國制造的綜合競爭力。解決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現狀應當對癥下藥,重點解決以下幾個方面:改變中國制造質量差、檔次低的形象;提升產品附加值,從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向環節轉移;調整制造業的產業結構使之更加合理化;改善中國工業能耗高和對環境污染大的現狀,實現綠色制造;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信息化的生產管理和全產業鏈的互聯互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
《中國制造2025》規劃并不是對德國或是美國模式的照本宣科,而是符合中國現狀和自身需求的規劃。計劃將質量和效率作為重點突破的領域,正體現了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因基礎技術的不足而落下的差距進行的填補。
我們不妨用“煎蛋模型”和由李杰教授早提出的“6M+6C智能制造系統設計理念”來分析一下中國制造目前的現狀。
所謂“煎蛋模型”是指一個核心的產品不僅是一種產品:蛋黃是產品本身,蛋白是其服務衍生的價值。這如同煎熟的蛋,每份的蛋黃其實都差不多,但蛋白卻大異其趣;也就是說,在產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配套服務的差異才是制勝的關鍵。
而智能制造系統中的6M+6C模式就好比蛋黃與蛋白。
中國目前的制造業,“蛋黃”部分的基礎能力依然比較薄弱,因此要從傳統制造的6M方向不斷進行改進,并戰略性地完善基礎能力與重要零部件的自制能力。與此同時,增強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培養企業的創新能力,圍繞產品的“蛋黃”構建一套價值創造服務體系,利用大數據實現向預測型制造的轉變,是進一步增強中國制造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現在有觀點認為,中國提工業4.0還為時過早,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去補工業2.0和3.0落下的課,對于這種觀點我并不認同,我們不妨用6M和6C的煎蛋模型來深入探討一下。先,傳統制造的6M并不是智能制造6C的先決條件,兩者的接口在于第六個M(Modeling,數據和知識建模),這一部分中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除此之外,6C和6M間并非此消彼長,而是相輔相成的。6C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機會,一方面可以通過6C產生的增值服務去彌補6M較為薄弱的競爭力缺口,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使用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從價值創造服務的新視角去改善6M中的薄弱環節。德國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暗包S”并不是核心競爭力,因此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是在努力彌補“蛋白”部分的薄弱,這是一個對大家而言都較為陌生的領域,還并沒有產生明顯的差距,我們恰恰需要以6M+6C的觀念去布局中國制造業的機會空間,通過6C空間中的服務轉型反向彌補原本薄弱的環節,這或許將會為中國提供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資訊來源蔡司三坐標授權代理昆山友碩www.7sloth.com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友碩測量服務Cen現已升級,歡迎到訪!

售后服務熱線
400-150-0108